close

御成路古道建於清乾隆53年(1788年),是關西、龍潭通往大溪的捷徑,早年稱為「九號崎」,原為蜿蜒難行的羊腸小徑,大正12年(1923年),相傳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會經過大溪,地方人士藉此募款整修建為石板路,將此路改名為「御成路」。


↑在整建石板路時,於古道頂端入口處建了一座「翼然亭」供行旅休憩使用,並立「御成路紀念碑」紀念,碑石上有大溪名士趙玉牒所撰的碑文及當年大溪、龍潭地方人士的捐款名錄。


↑古道起點在國防大學中正嶺後門
(64縣道)100公尺處,終點在栗子園大溪加油站(4省道),長約1公里,綠樹成蔭、路面寬廣但有點陡,當年皇太子若有來,抬轎的人一定抬的滿臉結屎面。

↑在石板路和柏油路交會處旁,有桃園大圳第三號隧道的出水口。


桃園大圳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,自大正
5(1916)動土,至昭和3(1928)各主支幹線全部峻工,早年取水口位於今石門水庫依山閣一帶,石門水庫完成後,取水口遷移至石門水庫後池堰西北側,經由管道運送至八德大湳的出口,主要為灌溉之用,是為桃園台地上農業生產之大動脈。

↑隧道內高約
3.6公尺,水流湍急、水量很大,不小心掉下去很快就被沖走了吧,雖然有蓋子但還是要小心點別靠太近。

↑真的有抽到水,不是裝飾用的。


↑在興建大圳期間,為感念殉職的人員所立的供養塔,背面有銘文記載桃園大圳開鑿梗概及殉職人員名單。


↑繼續走下去就接到台
4省道。

↑出口往回拍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