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坑位於桃園龍潭大漢溪的河階地,因有「蔗蔀坑」、「火劫尾坑」、「鴨母坑」三條水渠流經本地,故稱為三坑子。以前大漢溪河道水深時,船隻可航行至三坑,是往來大溪與內陸聚落的重要水陸路貨運轉運站,商旅絡繹於途,老街繁華一時有「龍潭第一街」之稱。

後桃園大圳與石門水庫大壩相繼完成,大漢溪水位下降,三坑也喪失了水運之利,人聲鼎沸的老街逐漸沉寂,但因位於水源保護區及有禁建的限制,使得三坑老街多年來無法改建,而保留了原有的景象。


一進老街入口即可看到聊八卦的好地方,呃,就以前人洗衣服的地方啦,牆上有塊白色大理石刻著滿有趣的打油詩:「黑白洗,黑白水黑白洗,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,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。」

苦命的小童工正努力的在汲水,準備
……打水仗

從黑白洗處拐個彎就到達老街中心,老街並不長,從街頭就可望至街尾了。

有些堂號及招牌還留著,老杯對サクラビール這塊招牌很有興趣,說他願意花一萬塊買下掛在我們老家,這完全不對題且人家也不會割愛吧

這面牆的文字不知何時何人寫的,很有反共復國的味道。

永福宮,建於清道光5年,期間有遷移和整修過,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。

在老街有些改建成平房的二樓看到木製的窗門,不知功用為何?感覺有像鐵窗。

青錢第,建於1895年,曾有意被政府列入三級古蹟,但屋主反對,因若列入古蹟,房屋有損壞的地方就無法自行修繕。

當年張家祖先曾自行發行「青錢」做賑災用,因非常有信用,青錢到哪都可以兌換,因此皇帝賜與「青錢第」之封號。

雖然可以自行修繕,但古味就沒那麼濃了,那屋頂還真是閃亮呀

龍潭第一街,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看潛龍國小所做的尋根之旅—三坑子的報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