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元1896年8月,台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(William K. Burton)來台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,1907年巴爾頓先生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設取水口,引取原水,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,進行淨水處理,在觀音山上設蓄水池,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蓄水池,再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,供應住戶用水。1908年取水口、唧筒室建築及設備先行完成,1909年輸配水館、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,命名為台北水源地慢濾場,台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。期間陸續擴建,1977年,台北水源地慢濾場拆除改建為公館淨水場,慢濾場的唧筒室完成「抽取原水、輸送淨水」之使命,功成身退,1993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,因年久失修且漏水,經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整修、蒐集多方資料後,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。
↑自來水博物館,建於1908年,以當時歐洲盛行的新古典主義為主軸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,原為唧筒室。
↑現內為設備展示。
↑噴泉庭園。
↑輸配水器材展示區,分有管件區、閥類區、消防栓區、直管區及組裝展示區,出入通道為直徑2200公釐和1500公釐的直管,走進其中有種奇妙的感覺。
↑加藥槽,建於民國60年間,後因原水口移至青潭堰而功成身退。
↑管材雕塑區,包括管材藝術品、遊具區及921地震管材(被地震扭曲擠壓變形的2000公釐大水管),走到此區時小天牛忽然想上廁所,為了找廁所飛奔而過,沒拍到幾張照片。
↑消壓塔,建於民國78年,地上高7公尺,地下深23公尺,容量11400立方公尺,民國80年啟用,主要功能為調節尖、離峰用水,並維持公館加壓站的穩定進水。
繼續走有條觀音山生態步道,但帶著兩隻小人及推車,且有人心繫某地,無心行走,就沒走步道了。
↑這就是讓某人心繫的某地呀!
其實一進來小天牛看到就說要玩水了,但我們告訴她要先去裡面走一走才可玩水,還好她有聽話沒在地上耍賴,只是沿途一直問可以玩水了嗎?當我辛苦的從消壓塔扛推車走下來時已不見她人影,等我走到這裡時她早已玩到全身濕透還交了個朋友咧,沒準備泳衣是因為今天有點涼,不太適合玩水,不然旁邊還有一座更大、有滑水道的水池可以玩水呢,真是可惜了台北古蹟日門票免費的美意呀!
自來水園區 台北市思源街1號 Tel:02-83695104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