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台大的阿勃勒,已開了幾個星期了,但最近幾個假日,不是下雨就是有事,直到昨天才甘願去拍,結果還是帶著傻瓜數位機,覺得自己實在越來越懶了。

阿勃勒,學名Cassia fistula L.,Cassia是屬名,源自希伯來文quetsi'oth,是肉桂的意思,也有芳香之意。Fistula是種名,是細管的意思,指的可能是它長管狀的果實。L.是Linnaeus的簡寫。原產於印度,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進台灣。

有關阿勃勒的詳細介紹請參考  植物資料庫 

阿勃勒的中文,源自本草綱目的記載,據說原名是阿勒勒,在本草綱目中被誤植阿勃勒,後人卻廣為使用流傳。在找資料時,發現香港稱為:「豬腸豆」,泰國稱為:「金鏈花」,澳門稱為:「臘腸樹」,英文名稱:「Golden shower」,還是「阿勃勒」這名字詩情畫意多了。

這就是阿勃勒。

有人稱為黃金葡萄。

黑色長管就是它的果實,很硬,可以拿來打小孩,哈。

作家余光中曾這麼形容過阿勃勒:「一盞盞,一串串,多少燦爛的金吊燈,初夏就這麼隨隨便便地,掛在行人的頭頂,害得所有的眼睛,驚喜中所有仰望的眼睛,像飛進童話的蜜蜂一樣,都恍惚迷路了。

這棵阿勃勒,在明達館對面,就是以前的舟山路靠近辛亥路那地方。

這排阿勃勒是在橫過基隆路的長興街上。

小福廣場前的阿勃勒。

背景那棟建築是原分所。


這兩張雖然和阿勃勒沒關係,但我每次經過時都想下次要來拍卻一直沒拍,這次終於「順便」拍下來,幾乎一年四季都在開花,背景是台大圖書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